近日,K5514列车里上演了惊心又暖心的一幕。济宁医学院护理学院大四学生吕瑞同学凭借专业素养,成功对突发哮喘的乘客实施紧急救助,用行动诠释医者仁心。
事发时大约在16时24分。列车广播紧急呼叫同车医务乘客,在相邻车厢的吕瑞同学听到后毫不犹豫立即起身前往。“抵达现场后,我发现一名男性乘客意识状态不佳,憋喘严重,患者自述有哮喘病史,且伴有咯血,就立即展开评估。”
吕瑞与乘务员保证现场环境安全稳定后,首先帮助患者采取端坐位,检查列车药箱,确认无布地奈德吸入特效药物且无脉氧仪和氧气袋,告知乘务员通知列车长在最近车站紧急停车,并提前拨打120到站前等候,做好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的准备,同时让乘务员再次广播询问车上是否有乘客随身携带哮喘药,是否还有医务人员可以协助处理。“在这期间,那位患者一度意识状态不佳,憋喘严重,口唇发绀。我当时一边呼唤‘先生,能听见我说话吗’,确认乘客无窒息、心脏骤停的情况,一边借助药箱内血压计为乘客测量血压。”
这时,一位针灸推拿医生闻讯赶来,吕瑞与其协作让患者保持清醒,并安抚患者情绪:“先生,您不要害怕,我们都在您的身边。”后利用药箱听诊器判断其无明显哮鸣音。随后,她在药箱内发现二羟基丙茶碱,喂服1片。几分钟后,乘客症状逐渐缓解。
乘客于16时37分在平邑车站下车,由急救人员送往医院。“事后,列车组工作人员代表青岛铁路局对我表达诚挚感谢。我的心也非常温暖,感到非常有成就感!”
从专业评估到科学施救,从冷静应对到协调转运,从16:24到16:37,短短的十几分钟里,吕瑞同学在列车上的救援行动,不仅展现了济医学子扎实的专业功底,更传递了“健康所系,性命相托”的职业信仰,为平凡旅途注入温暖力量,让医者的形象熠熠生辉。
哮喘急性发作时,气道痉挛、黏膜水肿导致呼吸困难,严重时可因缺氧导致意识障碍甚至呼吸衰竭。在急救过程中,我迅速评估患者情况。
体位管理:立即协助患者采取端坐位,减少膈肌压迫,利于呼吸;
药物应用:列车药箱没有β2受体激动剂(如沙丁胺醇),但发现二羟基丙茶碱(氨茶碱类),按标准剂量给予,缓解支气管痉挛;
这些判断都源于《内科护理学》《急危重症护理》等课程的系统学习,让吕瑞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调动知识,科学施救。
“在济医,老师常强调‘见病见人’。面对焦虑的患者,我在火车上对那位先生的安抚的沟通技巧其实来自《护理心理学》和临床实习中的训练。这让我明白,医学不仅是技术,更是对生命的尊重。”
吕瑞在临沂市人民医院为期十个月的临床实习。急诊科的历练,让她真正体会到“纸上得来终觉浅”的深刻含义。在急诊科,她与经验丰富的老师们并肩作战,从预检分诊到参与抢救,每一个环节都是对专业能力的严格考验。那些在课本上反复背诵的抢救流程,在真实的急救场景中变得立体而鲜活,也能真正理解老师所说的“背十遍教科书,不如处理一个真实病例来得深刻”。
在急诊科,吕瑞逐渐培养出“冷静观察-快速评估-精准干预”的临床思维模式。面对突发状况时,保持沉着不仅是一种职业素养,更是对患者最好的心理支持。当患者看到医护人员镇定自若的神情时,他们的恐惧感会明显减轻,配合度也会大大提高。这种医患之间的信任建立,往往就是成功救治的第一步。
“这段实习经历就像一块试金石,检验着我在校期间积累的专业知识,也锤炼着我的临床应变能力。”
作为一名护理学康养方向的学生,吕瑞始终关注人口老龄化这一重大社会课题。担任负责人完成了《新时代医学生对老年护理认知度的调查及提升对策研究》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,系统分析了济宁医学院医学生的老年护理认知现状,获得校级立项;参与项目《春晖老年服务中心创业计划书》获得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院赛一等奖。“这些经历培养了我的科研设计能力、项目管理能力和创新思维,将成为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助力。”
吕瑞积极参与学校附属医院义工服务、社区健康宣教等志愿活动,累计服务时长超过200小时。她抓住每一次与患者接触的机会,从量血压、测血糖这些基础操作中培养临床思维。同时,她通过参加各类汇报和演讲比赛等活动,逐渐克服在公众面前表达的紧张感,学会在压力下保持镇定。
在济医求学的每一个清晨与日暮,吕瑞都在用心沉淀、蓄力成长,那些在图书馆苦读的夜晚,在实验室反复验证的数据,在病床旁记录的观察,都会在未来某个关键时刻显现价值。
经过长期的准备,吕瑞通过了研究生入学考试,并在近期收到了浙江绍兴文理学院的研究生拟录取通知。她即将从济医启航,开启一段崭新的旅程。回顾过去四年学习时光,在济医积累的每一分专业素养,培养的每一份人文情怀,都将化作明日临床实践中温暖他人的力量。这份温度,正是护理专业最珍贵的品质,也是矢志追求的职业境界。
【撰稿:杨诗语 责编:张子晴 初审:张莉莉 冯悦 终审:李雪 闫鑫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