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年度主题班会展播第二期 | 安全教育月之防范电信诈骗

时间:2024-04-30浏览:148

震惊!

以下案例均为护理学院学生真实案例改编。如有雷同,也有可能。

“清澈而又愚蠢”的大学生们,长点心吧!

案例一

兼职刷单

2021级某班小A同学在校期间想通过兼职来赚取生活费,恰巧刷到了通过刷单挣取佣金的兼职工作,这对于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小A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诱惑。他心想,这或许是改变生活的一个转机,于是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这个看似正规的平台。

    刚开始,一切都似乎进展得很顺利。小A按照平台的指引,完成了他的第一单任务。当他看到账户余额上增加的数字时,内心充满了喜悦和自豪。然而,当他满怀期待地尝试提现时,却发现事情并非如此简单。平台上的资金仿佛被某种魔法锁定了一般,任凭他怎么操作都无法提现。随后,更令他绝望的是,当他再次登录平台时,发现已经无法进入。那些华丽的数字变成了一串无法触及的影子,小A陷入了深深的无助中。

损失金额:1900元

同样的事件也发生在2023级某班小B同学的身上。他同样遇到淘宝刷单兼职工作。他联系兼职负责人,按照其指定的流程进行刷单。当一切都按照指定流程运作时,小B却发现对方并没有按照约定返还佣金和本金,当他去相关负责人处询问时,却被告之要登陆其淘宝账号确定账单,并其此为由,让小B反复支付相关订单。当小B终于幡然醒悟意识到自己被骗时,诈骗分子已经删除了支付订单,同时也删除了他的联系方式,小B的钱财也“不翼而飞”。

损失金额:1400元

案例二

免密支付

2022级某班小C同学为了购物便利,一直开的免密支付。某天,小C在小红书上发现,摘抄一篇文章可得20元的兼职工作,小C想着反正闲着也是闲着,不如赚点零花钱用。于是小C主动联系相关人员并且进入了群聊。进入群聊后,群主发布了一张二维码图片,让大家扫码领取抄写的文章。谁知二维码竟然是付款码,小C一扫码,微信中的钱全部支付出去了,最终也无法追回。

损失金额:3000+

案例三

门票风云

2023级某班小D同学想去音乐节,但正规平台门票售价三百多元,而咸鱼APP上的早鸟票只需票价的一半,他发现刚好有卖家正在出票。小D同学决定与其交易,可是对方声称账号被人举报,走不了平台,只能私下交易。小D有些犹豫,但对方开口:“中国人不骗中国人。”单纯的小D轻信了对方的话,没有通过平台进行交易。诈骗分子告诉小D要激活个人信息需要先转钱,但最后会退回,小D在诈骗分子的诱导下一而再再而三地支付了一笔又一笔费用,可骗子拿到钱后直接给小D拉黑了,最终她4500多元的生活费也不知去向。

损失金额:4500+

案例四

游戏世界迷人眼

2021级某班小E同学对游戏世界有着浓厚的兴趣,总是梦想着拥有一段刺激的游戏体验。一天,他在游戏的聊天频道里遇到了一个卖家,对方声称可以提供高级别的游戏账号出售。对于急于提升游戏体验的小E而言,这简直是天赐良机。经过一番交流,他决定购买这个账号。

交易完成后,小E迫不及待地登录了游戏。然而,等待他的并非是梦寐以求的高级体验,而是一连串的问题。账号被原主人绑定了邮箱和手机,导致他无法修改密码和正常游玩。焦急的小E试图联系卖家解决问题,却发现自己已经被拉黑。那一刻,小E意识到自己不仅失去了金钱,更失去了对网络交易的信任。

损失金额:500元

防诈骗警钟长鸣,警惕网络诈骗陷阱。诈骗分子无处不在,暮然回首,被骗者竟就在你我之中。警惕网络诈骗,保护自身财产安全,不要让自己成为下一个“冤种大学生”。

【撰稿:何雨濛 责编:李坤玲 初审:张莉莉 杜涧越 终审:李雪 闫鑫】